临沂经济网 >> 人物 >> 浏览文章人物频道

新时代幸福社区的“城市样板” —东苗庄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新模式

2021-10-17 9:27:53 来源:临沂经济网 临沂经济网

      社区,是城市的最小“细胞”,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“神经末梢”,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幸福指数,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,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,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,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,丝毫不能放松。

      记者手记:“最后一粒米做军粮,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……”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,沂蒙是一片红色热土。战争年代,百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,10万人血洒疆场。党、军队与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用生命凝成了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。红色基因代代传承,沂蒙精神彪炳千秋!

      新中国的建设史上,沂蒙人更是以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”的拼搏与大爱,再树沂蒙精神的时代丰碑。上世纪50年代,毛泽东为厉家寨题词:愚公移山,厉家寨是一个好例;1989年,九间棚战天斗地的故事被广为传颂;进入新时代,沂蒙更是涌现出赵志全、王传喜等时代楷模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、共同富裕奔小康的“代村”,成为闻名遐迩、全国竞相参观学习的地方。在八百里沂蒙,与代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,还有这样一个城市“幸福社区”:居民的衣食住行、就医、教育、养老均有保障,丰衣足食,幸福感爆棚!短短30年间,他们不等不靠,只靠“听党话、跟党走、感党恩”的初心,埋头苦干,用奉献与大爱,打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新社区的“城市样板”。

社区为民-产业报国-传承红色631.jpg

段友清同志

      段友清,男,汉族,临沂市兰山区人,中共党员,1953年7月出生,1972年12月参军,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78年3月退伍回到家乡东苗庄,1987年5月任村支部副书记兼村主任,现任兰山区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、临沂三阳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。先后被评为“中华慈善会·爱心企业家”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工作者”“山东省劳动模范”“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并记三等功”等荣誉百余项,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赞誉。

      段友清同志始终不忘为民初心,牢记入党使命,一年四季党徽从不离胸,终身许下了对党、国家和人民不变的誓言和责任。他勇于担当,拥有一颗为国分忧、为民解愁的滚烫赤心,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党员长城;他不畏致富路上的艰难险阻,不断攻克发展前进中的道道难关,心系居民,担当作为,呕心沥血,忘我工作,几十年如一日,把一个曾经欠债几十万元的小穷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;他心系慈善,致富不忘回报社会,用一片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大爱无疆的慈善之歌。

      进入“十三五”以来,兰山区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,在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、临沂三阳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友清的带领下,秉承红色基因,激发奋斗潜能,把诚信经营、产业报国作为矢志不渝的理想,把奉献社会、回报人民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,将城市社区打造成居民的幸福港湾,为新时代社区建设探索出一条“齐奔小康、共同富裕”的新路子,打造出“文明、和谐、奉献、温暖”社区的新模式。

一心为民 铸就新时代“幸福新社区”

      行走在东苗庄社区,如同造访一个和谐的大家庭。优美的环境、友善的邻里、祥和的氛围,都让人流连忘返。

      “福利超市让我们感觉到温暖。超市的东西按进价销售,社区发卡购买,一年下来,花不完的还能退现金……”12月20日,东苗庄社区居民王建芝拎着大包小包从社区福利超市走出来,自豪地说:“养老、看病都是社区给兜底,生活、教育全都有补助。生活在东苗庄社区,就是生活在幸福中,生活在富足中。”说起“福利超市”,张大娘的眼角泛出泪光:“我家三代同堂,一家四口每年补贴2万元,基本的日用品都够了。每次去买东西,心里都热乎乎的,哪想到能享受到这样的福气呢!”谈到社区居民的各项福利,张大娘更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:“我们没想到的,社区都替我们想到了。打心眼里感谢党,感谢这样好的当家人!”

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
      段友清,一位年近古稀的“幸福领航人”,社区居民的“贴心人”。33年如一日,段友清以社区为家,鞠躬尽瘁地扑在社区建设上,将党的宗旨牢记心头,以“促发展、报党恩、惠民生”为人生信条,把“社区居民获得幸福感”作为头等大事。带领党员干部和居民,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,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提高居民福利待遇,把一个负债几十万元的小穷村,建设成为富裕、文明、和谐的美丽家园。截至目前,东苗庄社区及三阳集团拥有净资产50亿元,居民人均年收入10万余元,成为远近闻名、人人羡慕的“幸福社区”。

      “社区负责人就要把居民的冷暖放在心头,坚持一切发展为了居民,让社区成为幸福的港湾。”从段友清质朴真诚的话语里,可以看出他早已把社区居民当成了“亲人”。

      从2016年开始,东苗庄社区每年免费给居民发放每人5000元的生活补助;免费为居民购买养老保险、治安保险、医疗保险,每年组织居民免费健康查体;每年重阳节都为老年人统一购买服装、举办活动、组织观光旅游;对男60岁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,每人每月给予800元至1200元的补助;对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,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就学补助;凡是生病住院的费用,国家报销剩余部分,社区全部给予报销。社区每年用于居民的福利达1600多万元。

      “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,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段友清始终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,将“亲民、敬民、为民”的思想融入工作,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。

      “居民致富,党员带头。”为解决社区居民收入不平衡问题,让扶贫工作真正开花结果,段友清提出了一个党员对应一个贫困户的“1+1”式服务。全体党员深入贫困家庭,了解贫困家庭的迫切需求,挖掘他们的优势,制定扶贫方案,注重长期性、可实施性,充分利用困难户的“长板”,党员想方设法补齐“短板”,让居民的水桶“打满水、装满粮”,确保精准扶贫、高效扶贫、长效脱贫。

      “和谐的家庭氛围、良好的社区民风,是创新创业、脱贫致富的有利前提。”段友清非常重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,每年利用春节、三八节、五一、七一等重要节日,举办“王祥杯”“幸福杯”“社区十佳、最美家庭”等精神文明、敬老文化及先进个人等奖项评选活动。投资建设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,社区老人休闲有了好去处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彩,利用家长学校、道德讲堂等,积极开展科普教育、普法教育、市民教育、书法进社区等活动。

      “我们社区仅常住人口就达3.6万人,如果加上流动人口,就超过5万人了。”社区调解员段亦伟笑着说,“别看我们人多,但邻里之间都特别和睦,纠纷很少。我们几个调解员都快要‘失业’了!”

      与此同时,鼓励居民积极自主创业,全方位支持居民创业,对于创新创业的社区居民给予适当的补助和表彰,形成“社区帮扶+自主创新”的脱贫新模式,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创新创业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。

      收入提升了,段友清开始大胆创新社区管理,成功引进“沂蒙党旗红·凝聚力”党建社工服务项目,促进党群特色服务发展;打造出以“六心六爱一热线”为服务品牌的社区管理新模式。投资近4000万元实施“一馆六心四站一热线,十二场所十志愿”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,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。将每月9日定为“民情日”,接待群众来访,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。

      “电话8189090:一拨就灵。不管居民家里出现什么问题,都可以拨打这个电话,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,随时上门免费服务。”在社区网格化智慧服务平台,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社区服务热线。为了让社区居民住得安心、住得放心,段友清特意打造出一条“为民热线”,由近20名训练有素的接线员、服务维修人员专职服务社区。

      “社区工作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,就是服务。我们一定要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。”段友清时常叮嘱社区工作人员。为向居民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,社区在原来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,实施“多网融合、一网全盘”网格化管理新模式,实现热线+微信+APP+网格化+互联网+智能物联网+大数据分析的网格化管理,实施党建“五心工作法”和党员“百分+”积分管理,构建一支“一岗多责,一专多能”的专业化网格员队伍,要求做到“进得门,认得人,能交流,处理事”。

      社区还通过选送班子成员参加学历教育、组织培训、参观考察等,拓宽干部视野,提升干部素质,适时选派素质高、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参加各大院校培训机构组织的学习和培训,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,更好地服务社区。

      人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几十年来,段友清坚持每天早上5点半就来到单位,中午从未午休过,时常工作到深夜。

      今年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,段友清更是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。正值四九天,检测点上身强体健的夜班人员裹着棉大衣,冻得发抖,而段友清却坚持和大家奋战在一起,既当指挥员,又当战斗员。他的办公室里、兜里全都放着药片,不舒服时就吃上几片。户外时间一长,咽喉的息肉隐隐作痛,严重时会失声,常常感到胸闷气短。大家劝他回去休息,可他却说:“是党员,就要冲锋在前!”

    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在段友清的带动下,广大党员纷纷以“我是党员我先上”的争先精神,担起使命,扛起责任。“段书记带病亲自指挥部署抗击疫情,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”72岁的老党员段传军说。

     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,复工复产被提上议事日程。段友清又冲在一线,带领各部门领导成员审查图纸,修改方案,定目标,定任务,调人员,做决策,制定严密有序的施工计划,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,做好复工人员特别是外地来人的排查、登记、体温监测、隔离观察等准备工作,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位员工。

      “省级卫生村”、“市级沂蒙乡村振兴好支部”、“临沂市冬春文化惠民季基层优秀文化团队”、“临沂市慈善助学先进单位”……社区荣誉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段友清个人也先后获得中华慈善总会爱心企业家,省劳动模范,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并记三等功,市劳动模范,市优秀共产党员,市人大代表,富民强省、振兴沂蒙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。

      如今的东苗庄社区,上学有补助,看病不花钱,集体给养老,人人有福利,社区居民都骄傲地说:“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小康生活新时代!”

      党旗猎猎彰本色,誓言铮铮显担当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,段友清团结带领社区党员群众攻坚克难、砥砺奋进,用实际行动创造着新业绩,勾勒出居民的幸福梦。

一腔热血    传承沂蒙精神的深情大义

    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,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、会干事、作风正派、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,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。

      一位好的事业带头人,注定是要经历过真金烈火的淬炼,在艰难困苦中坚守对党的忠诚。“听党话、跟党走、感党恩”,这是段友清用生命捍卫的坚不可摧的信念。

      青春年少的他,在部队熔炉中淬炼;而立之年的他,在改革开放发展大潮中奋勇搏击;而今,他依然不顾病弱的身体,在呕心沥血地燃烧生命、奉献大爱。他的胸前,一年四季都佩戴着庄严的党徽,以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,以血脉传承的红色精神,描绘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!

      1953年7月,段友清出生于农民家庭,全家8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,是当时东苗庄最穷的一户人家。“和平日子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。我们不怕穷,再穷也要做厚道人,坚持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!”父母忠厚质朴的教诲,给段友清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基因传承的种子。吃尽了没文化的苦,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们上学。由于收入实在微薄,段友清只上了5年学就辍学了,小小年纪的他,早早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顿。从那时起,他的心中就迸发出一个梦想:将来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,让乡亲们全都过上幸福的生活!只要一有时间,段友清就拾起他找来的那些别人废弃的报纸、书本、字典,利用家里简陋的条件读书、写字,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,如同悬崖峭壁上顽强生存的小草,硬要从夹缝中蓬勃而出!

      苍天不负苦心人。他练就了一手好字,刚劲隽永;文章也写得好,如他的心一般开阔通达。1972年,段友清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——实现了他人生第一个梦想:走进军营,成为北京军区炮兵战士。临行前,父亲反复叮嘱:“一定要好好训练、多学文化。不管在什么单位工作,给公家办事都不能有半点私心。宁愿自己吃亏,也不能赚一分钱的便宜。”父亲饱含期待的谆谆话语,深深镌刻在段友清的心中。

      6年的部队生活,铸就了他听党话、跟党走、报党恩的思想根基,激发了他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为民情怀。在部队,他训练刻苦,生活朴素,深得首长和战友们喜爱,先后担任军械员兼文书。1978年,已被纳入提干对象的段友清接连收到了几封家书:“父亲病危。”他陷入深思,辗转反侧:父亲苍老的背影、乡亲们渴望幸福的眼神,不断在眼前浮现……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深切愿望,再次向他召唤!终于,他做出了让部队领导深感惋惜却又十分支持的决定:退伍,回乡创业。

      “家乡需要我。贡献社会,同样也是为国尽忠!”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没享受到富裕的好日子,就匆匆走了。这份深深的遗憾,段友清深藏心底,激发了他为家乡奉献一生的决心。

      退伍当年,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遍吹神州大地。他开始自主创业,承包物资站和贸易公司,凭借军人特有的闯劲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很快就站稳脚跟,每年实现纯利润10多万元。在“万元户”很稀缺的年代,他第一年就成了“10万元户”,三年收入超100万元。

     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,1987年,银雀山办事处的领导找上门,动员他到村里工作,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。段友清没有过多犹豫,放下自己的企业,一心扑到大家的事业中。

      “一人富起来还不够,大家共同富裕了才是社会主义。”他铆足了一股劲,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,改变家乡贫穷的旧貌,让村里的老百姓都富起来。1987年5月,他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,开始主持全局工作。他郑重投了自己一票:“这是我的一种态度,也是一份决心!”

      当时,东苗庄是城郊西南部一个贫穷落后的贫困村。村舍破旧,土墙草房,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不堪。集体不但没有收入和办公场所,还欠了几十万元的债务。资金捉襟见肘,村“两委”人员在家中办公,党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,党内生活很不正常,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谈不上发挥。

      面对一穷二白、软弱涣散的村情,军人那股子“不服输、不怕输,敢于担当、勇往直前”的精神,就像火山一样在段友清的心中爆发了。他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东苗庄彻底变个样,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。

      段友清很快有了凝聚人心的策略——修建办公楼:他自己出钱采购物资、垫付施工费用40多万元,为村里建造了办公楼。有了办公场所,村“两委”工作回归正常。段友清又马不停蹄,整顿村内亏损企业:两年时间就实现了村集体扭亏为盈。

      这“两把火”烧下来,点燃了居民心中的热情。两年间,段友清忘我地付出,乡亲们都看在眼里,给予他充分的认可。段友清趁热打铁,1993年起,开始利用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福利,每人每月发放0.5公斤油、15公斤粮食、煎饼等副食品,让每一位村民都切身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,此举彻底温暖了村民的心,全村变得空前团结。

      “有了好的带头人,社区就有希望了!”

       事业发展不等人。1993年5月,东苗庄党支部尊重民意,提前半年召开支部会议,宣布由段友清担任党支部书记。10月份的改选中,他再次全票通过,成为大家心中名副其实的“带头人”。

      有了群众基础,段友清心中的底气更足了。他没有满足于“小富即安”,迅速开始了下一步的谋划:在无资源、无资金、无技术的条件下继续增加村集体收入,为村民们谋取更大的幸福。

一张蓝图  绘就奔小康的“幸福路”

      1996年春,段友清利用三天时间,组织“两委”成员召开“闭门会”。认真分析该村的位置及优势,深刻思考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,就如何带领全体党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抓好党建带动工作的全面提升,展开大分析、大讨论。确立了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、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的发展思路,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、突破创新、增加集体收入上来。

      创业之路举步维艰,段友清带领“两委”成员克服重重困难,稳步拆迁,腾出土地,大刀阔斧地实施旧村改造。令人欣慰的是,由于老百姓对他信任度极高,120多户拆迁进展极为顺利。

      1996年,东苗庄旧村改造第一栋楼——社区一号楼竣工,对外销售盈利100多万元,东苗庄淘到了建筑开发的第一桶金,村集体还清了几十万元的债务,第一次有了盈余。紧接着就对村中200多处民房全部进行了重新规划,建起了启阳小区18栋居民楼。

      在社区居民的翘首盼望中,2000年10月,所有原住村民全部搬入了现代化设施的新楼房,大大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。

      社区对开发的沿街商铺进行了出售和租赁。村集体组织有了新开端,党支部的号召力也不断增强,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。至2001年,账面盈余达3000万元。

      东苗庄,成为临沂旧村改造成功的第一个社区;段友清,也成为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旧村改造的成功,彻底改变了东苗庄贫穷落后的面貌,社区发展自此驶入“快车道”。

      启阳小区的成功开发,使社区在旧村改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段友清带领党委一班人,审时度势,决心进一步总结经验,抓住机遇,大干一场。缺资金、缺技术、缺人才的情况下,就创造条件自己干。2004年7月,成立了以他任董事长的临沂市三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,建设了金阳大厦。

      2006年,在无土地可开发的情况下,段友清冒着很大风险,投资3.5亿元,与实施旧村改造相邻社区联合开发了95亩土地,建设了荣华园住宅小区。这是临沂城西部的第一个高层建筑,开发面积达23万平方米。为做好城市地标建筑,段友清重金聘请了上海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进行项目设计,对施工队伍提出了“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内涵、高服务”的要求,每一个细节都亲历亲为。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,由于过度劳累,段友清晕倒在工地上,经诊断是出现了脑微栓症状。为确保工程进度,他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出院,晚上挂吊瓶,白天开车去上海,半个月跑了3趟。待设计图确定之后,才匆匆去北京阜外医院做了复诊,医生几乎是用命令的口吻告诉他:“这么劳累很危险,必须强制性休息一个月!”但一心牵挂着项目的段友清隐瞒了病情,对公司所有的员工说“出差了。”仅在医院躺了几日,就出现在了工地上。

      “这是拿着自己的命去工作……”家人哭了,段友清却欣慰地笑了:荣华园小区因质量优异,被评为“中国房地产精品楼盘”。

      2009年,在土地价格大幅飙升的情况下,段友清顶住压力、冒着风险,总投资10亿元,通过竞标,购买了原临沂市工模具厂的182亩土地,开发建设了金阳花园。凭借高端的设计、精良的质量、美观的造型,房子很快被抢购一空,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,而且提升了城市品位,被中国房地产企业协会授予“中国房地产最佳设计方案奖”。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,三阳集团又先后完成了市区棚户区重点改造工程:清华园小区、柳青河片区、杏花水岸小区的开发建设。

      “信任和诚信是企业的灵魂。”段友清说,正是凭借守诚信、遵诺言,踏实能干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,他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口碑与认可,连续承担了6处市级重点工程。十几年来,三阳集团接手的项目络绎不绝,累计开发面积达260余万平方米,集体固定资产增至26亿元,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,为国家贡献税金5亿多元,2012年被市政府授予“百强纳税企业”,2014年底,企业开发资质由二级升为一级。公司被原国家建设部授予“中国房地产创新企业”等荣誉称号,集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“临沂房地产开发十佳企业”、“临沂市百强纳税企业”称号。

      今年以来,公司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,寻求发展后劲,创新工作方法,先后成立了临沂三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临沂亲和控股有限公司,对公司进行精细化、控股化管理,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,有效保障集团发展始终稳步、高效、高速、可持续,继续向着临沂一流、山东知名的行业目标大踏步前进。

      一日从军,终生是兵。在走出军营的日子里,段友清一刻也没有放下内心的军旅情结。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,他积极帮助退役军人就业。目前集团下设9个子公司,已累计为200余名退役军人及家属解决了就业问题。

      “情系社区,心挂居民,上为政府分忧,下为百姓解愁。”40多年来,段友清用忠诚于党的坚定初心和朴实无华的民生情怀,谱写了一曲沂蒙老兵不忘本色、担当作为、无私奉献、建功立业的赞歌。

一颗初心  铸就幸福社区

      善为至宝一生用,心作良田百世耕。在带领东苗庄社区居民过上好日子的同时,段友清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,投身慈善公益事业、奉献社会。

      “企业多壮大,有多少资产,都是社会的,是国家的。没有党的好政策,哪有企业的今天?”段友清心中早已笃定了产业报国的初心:“企业不能追逐利润、追求享受,我们要讲奉献,追求共同富裕,这个路子一定不能走偏了。”

      居民幸福我幸福。在段友清的倡导下,东苗庄成立了社区慈善服务中心。2017年11月,筹集善款1300万元,建立了社区慈善基金平台,面向社会所筹资金、物品,全部用于扶危济困、助残扶贫,已帮助2000多个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
      少年智则国智。三阳集团积极捐资助学,关心下一代成长。仅2018年以来,三年累计捐款400万元,用于慈善助学活动。2019年,又将价值1.4亿元的玫瑰园小区、金水河畔小区两处幼儿园无偿捐赠给市政府。先后捐资250万元用于“三阳杯”临沂慈善助学,2020年8月,集团又向市慈善总会捐赠150万元,用于扶贫助学。截至目前,社区及集团已累计向社会捐助5.6亿元,其中仅2017年,三阳集团向市慈善总会捐助就达3亿元,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。

社区为民-产业报国-传承红色8789.jpg

       2021年1月“慈善情暖万家”活动,集团捐赠500万元,市委书记王安德为段友清同志颁发荣誉证书。

      富而思源,富而思进。段友清个人也积极参加每年市区组织的助学、助贫、助医等公益活动,个人及家庭捐助总额已累计达56万元。2017年度当选为临沂市慈善总会执行会长。面对疫情,三阳集团第一时间向临沂市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,段友清个人捐款2万元,儿女、家人共捐款7万元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他的率先垂范下,辖区单位及社区党员、干部、群众纷纷慷慨解囊,共捐赠疫情善款22.31万元,捐赠物资达5万余元。

家国情怀,传递人间大爱;沂蒙精神,温暖了一座城。

      事事崇慈向善,人人参与慈善,已经成为东苗庄社区居民和三阳集团广大职工的新风尚。几乎每天都有社区居民、公司职工到慈善捐助中心捐款捐物,他们用爱心和真情,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。

百善孝为先。临沂,是闻名全国的“孝贤之都”。二十四孝故事中,有七孝出自临沂:卧冰求鲤、单衣顺母……每次听到这些催人泪下的故事,段友清都感慨万千。

      “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落点就是‘孝’。要办一个集体性养老机构,解决社会养老问题,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地工作。”新世纪伊始,段友清就敏锐地洞察到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。山东是人口大省,未来老年人的康养必将是社区发展的迫切需求。立足久远,未雨绸缪,方能决胜千里。一个打造现代化“养老终端社区”的崭新理念,在他心中已然酝酿成熟。

       孝河之源、沂河之滨,“孝圣”王祥故里——临沂兰山白沙埠镇。2017年,一片沿河而居,随太阳一同升起、明媚的开阔之地成为“亲和家源健康养老中心”的栖息地,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沉静闲雅、错落有致,内里庭院深深、密林修竹、流水潺潺……深谙中华孝贤文化精髓的段友清,把齐鲁大地第一座现代化“养老终端社区”建在这里,就是想唤醒人们对于中华五千年孝文化的初心。

      养老社区占地2000亩、计划总投资200亿元,为全省最大规模、最高档次的健康养老中心,预计可开发面积300万平方米,集医疗护理、康养、居住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身。全部建成后,可容纳5万余人在此居住生活,解决几万个家庭的养老问题,成为众多人梦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目前,东苗庄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全部入住“亲和家源福利养老公寓”,费用由社区进行兜底。把“孝文化”融进创业、立业、拓业的宗旨和理念,是段友清始终坚守的社区文化的核心理念。当下,他正在规划建设临沂首座“老年文化活动中心”,打造一方让社会“安心的乐土“,并希望将来能打造一所“孝文化展馆”,弘扬中华传统孝道。

      亲和家源刚落地,一个与之地域环境迥异的全国大型“康养综合体”开始运筹。

      蒙阴县桃墟镇前城村,坐落于一片青山绿水间,历史悠久,钟灵毓秀,是全国著名的桃乡。上世纪建设的古村落,与被称作“前城三宝”的香椿、石榴、楸树等自然资源,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集群。

     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村落,却因交通闭塞,车开不上山,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2018年,段友清在做“沂蒙社区调查”时,发现了这个“宝藏村”。他立刻急村民所盼,捐助1000万元,为山村修筑了道路、架设了一座桥梁。

    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“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。”

      在段友清的心中,城市新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,完全可以因地制宜,复制到“乡村振兴”的广阔天地中来。敏锐的市场前瞻力,衍生出了一个朝阳项目:文旅康养。他计划投资30亿元,依托前城村的美丽风光,建造集文旅、康养、教育、有机农业的综合体,可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,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。目前,该项目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,将立足高位,打造成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工程,已对接杭州知名园林公司,科学规划,高标准建设。

      在段友清的心中,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,是构建和谐社会。每个人都需要直面社会、解决问题。“中国今后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,就是老龄化和养老的问题。”

    “我们要替政府分忧,代儿女尽孝。让老人们都老有所养!”为了解决养老产业中护理的问题,他在文旅康养项目设计中,特意增设了职业中专。这座规划中的学校,将开设护理、养老、建筑等多个社会急需的专业,培养专门人才。“让上不起学、没学上的孩子,到这里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,开启自己有价值、有意义的生命。”

      “个人能致富是源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。作为一名党员,不能过多考虑个人利益。要坚持对党忠诚,积极奉献,始终做到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。”段友清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四十多年来,段友清既抓经济又做管理,起早黑,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,劳累过度,他的身体还是拉响了警报:晕倒在工地上,在北京做完手术出院后,医生要求他休息,但他一天没歇又开始工作。看到他疲惫的样子,同事和居民群众都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当他感到胸闷气短,不舒服时,就吃上几片药,稍微好一点,他又一头扎到工作中去。虽然身体还未完全恢复,但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,每每遇到困难时,段友清还是第一个冲上去……即使有了难得的休息时间,他也不停地利用微信群发信息给全体党员干部居民加油鼓劲,脑海里都是疫情防控工作有没有到位,却从不顾及自己身体的疲惫。居民发现他出现在疫情一线,都劝他早点休息,他却说起了自己的口头禅“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。”他是这么说的,更是这么做的,抗击疫情期间,段友清在一线战斗了60多天,整个社区没有一例新冠疫情出现,可以说,这位社区的领导人真正为居民守住了健康门、守住了幸福门。

       在为民服务、为党干事的道路上,段友清始终心系居民,感念党恩,坚持不忘初心,尽己之力,乐于付出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绚丽华章。

       2020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谋划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。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,段友清踌躇满志:“严格落实党中央精神,深入贯彻全市‘由大到强、由美到富、由新到精’工作思路,传承弘扬沂蒙精神,发展壮大产业,履行社会责任,以实际行动助推临沂高质量发展。”

社区为民-产业报国-传承红色11343.jpg

2020年10月,市委书记王安德到兰山区养老服务中心调研,集团党委书记段友清同志陪同。

社区为民-产业报国-传承红色11390.jpg

    疫情期间,身为党员的段友清主动亮身份战斗在抗疫一线

社区为民-产业报国-传承红色11422.jpg

2020年9月4日,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段友清荣获“全国慈善会爱心企业家”荣誉称号

 【责任编辑:育博】


上一篇:不能忘却的纪念——赵长法为父亲赵宗颜烈士画像的故事
下一篇:退休10年 他续写“闪光的军魂” ——记沂水县委原常委、县人武部原政委田兆广